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囫囵吞糕”?山西这道美食太丝滑!

最近,社交平台有网友发布了一条视频,引发了大家的关注。

网友开玩笑称:“这是全网最难下咽的食物。”“舌头:啥玩意过去了?牙齿:不造啊。喉咙:我感觉呲溜一下。胃:上面的就不能嚼一下吗?”

没错,这个让“全网最难下咽的食物”就是我们山西的黄糕!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黄糕有多“黏人”?嚼着嚼着,嘴巴就被“黏住不放”了。

黄糕,一种在山西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广为流传的传统美食,在这里只需花几块钱,便能享得一大盘金黄诱人的黄糕。夹一小块黄糕入口,其扎实、筋道的质地瞬间充盈口腔,微苦中带着几分香甜。

这种糕,由蒸熟的黍(黄米)面揉制而成。黍,是位列五谷的古老主粮,不同于常被用来熬粥的“稷”(即“小米”或“黏米”),黍面黏性极高,造就了黄糕扎实“硬核”的口感与风味。

别看黄糕外表朴实,其实暗藏着山西的饮食智慧。

黄糕的制作过程被称为“搋糕”或“揣糕”,是一项既费力又讲究技巧的工作。

首先,将黄米面用温水和成湿块状,用手抓一把能成团且又可松散开,像沙子状。

接着,将和好的面撒入蒸笼中,均匀铺开,大火蒸熟。蒸熟后,迅速将糕取出,放入盆中,此时要用手蘸凉水,趁热使劲揉搓,反复捣按、叠折和搋揉,直至其表面光滑、质地筋道。

最后,在成型的黄糕表面擦上一层油,以防止干皮,增加风味。

然而,黄糕的魅力其实在于它的“黏性”,若不小心多嚼几下,便会越嚼越粘,嘴中如同变成了一个小型的“搅拌机”,嘴中仿佛陷入了一场黏稠的“拉锯战”。

当你嚼吧嚼吧,好不容易咽下一块黄糕,摸着肌肉发酸的腮帮子问一个山西人到底是怎么吃黄糕。

那他可能会告诉你一个成语——“囫囵吞枣”:夹一块糕,在菜汤里一蘸,放嘴里稍微一嚼,品一品粮食的清香,一口闷掉,只听得胃里“咕咚”一声,马上踏实起来。别管啥菜,往黄糕上一浇就对了!

黄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刚柔并济的食用之道。当地人巧妙利用各种浓香配菜,让金黄筋道的糕体裹上顺滑外衣,入口时外软内韧,形成绝妙层次。

虽然看似简单却暗藏智慧的搭配,但保留了黄糕的本真风味,又让每一口都充满惊喜。

黄糕+炖鸡肉

黄糕的最佳搭档是炖肉,“黄糕泡肉,吃个没够”,便是最好的明证。炖肉,可以是炖鸡肉、炖五花肉、炖排骨,也可以是炖羊肉、炖牛肉。其中,最受欢迎的大概要数“炖鸡肉素糕”。

制作时,选散养的土鸡,将鸡肉切块焯水,进行小火慢炖。在炖制的过程中,将煮熟的鸡蛋拉几个小口放入肉锅中同煮。最后汤汁红亮浓稠,鸡肉软烂,鸡蛋也成了肉色。

吃素糕时,舀几小勺肉汤,将鸡蛋夹开放在肉汤里,用筷子夹下一小素糕,将糕在肉汤里“打个滚儿”,吞而食之,美味至极,爽快至极。用山西当地民谚来说就是:“一吃,吃个油老虎儿;一咽,咽个鸡叫鸣儿”,说的是糕不细嚼,整块滑喉,豪气顿生。

黄糕+大烩菜

黄糕搭配大烩菜,是许多“糕手”的最爱。在吃的时候,会把黄糕掰成小块,浸进滚热的大烩菜里。

糕体金黄,外筋内软,吸饱汤汁后仍带嚼劲;土豆、白菜、茄子、豆腐、粉条皆炖得软烂,五花肉的油脂与菜香交融,汤汁浓而微黏。

一口下去,糕面先滑后弹,菜味咸鲜回甘,肉香在齿间游走,热流直抵胃底。再添一勺辣椒油,辣意蹿升,却掩不住原本的醇厚。吃得兴起,糕尽汤余,用勺刮碗,连最后一滴浓汁也不放过,堪称人间至味。

黄糕+鸡蛋

黄糕还有一个黄金搭档是鸡蛋,被称之为“鸡蛋碰糕”。鸡蛋可以是炒鸡蛋,也可以是煮鸡蛋。

如果是炒鸡蛋不能炒得太老,否则无法“碰”糕。嫩滑稀软的炒鸡蛋,散发着浓浓的胡麻油的香味,夹一块糕,在炒鸡蛋中“碰”几下,别有风味。

“鸡蛋碰糕”的灵魂吃法当是煮鸡蛋,将切好的白煮蛋调上酱油醋料汁,一口下去,尽显山西“醋老醯儿”的本色。蛋黄吸了料汁变得更加绵软,与蛋清搅拌均匀,再与糕“碰撞”,便成为又一道美味。

黄糕也可七十二变?

若觉得粗犷豪迈的生吞黄糕太过硬核,那么山西人早已为这份美味准备了更巧妙的打开方式。让这块看似朴实的黄糕,拥有了“七十二变”的能力。

黄米油糕

油糕无论是日常餐桌还是年节庆典,它都稳稳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这款极具代表性的山西碳水,其精髓在于胡麻油。在胡麻油浸润下的油糕,披上了一层“金黄外衣”,并散发出浓郁醇厚的香气。

如果说素糕是呈现食材本真之味,那么油糕堪称面点界的“百变面孔”:包裹红豆沙、枣泥则化作甜蜜诱人的馅心油糕;填入时蔬或素馅又能变身为咸香可口的菜糕。

以及拥有独特制作技艺的当属泡泡油糕,热油一响,面胚旋即鼓胀成轻盈球壳,薄壁中空,酥松透光,入口即碎。

实片糕

蒸好的黄糕趁热切片炸制,便是实片糕。在不同时间段吃实片糕,就细分出很多讲究。

出油锅的“现糕”最为惊艳,金黄酥脆的外壳包裹着软糯的内芯,热油激发的香气扑鼻而来。稍待一两个小时,便化作“围糕”的温润口感,外皮回软却不失韧性,内里更显绵密。

如果吃不完,第二天再撒上白糖熘制或油煎,糕体吸足糖分,入口即化,甜香在唇齿间流转,别有一番风味。

自晋北一路向南,山西还有很多黄米糕点:黄米蒸枣糕,颜色喜庆,最适合搭配喜宴;年节桌上,总是少不了油炸红豆糕……

而这些用黄米制成的各色糕点,对于山西人不只是填饱肚子的粮食,而是刻进骨子里的记忆。他们搬家要吃糕,过年要吃糕,喜事更要吃糕……“糕”与“高”同音,也有着“步步糕升”的吉祥寓意。

所以啊,千万别被黄糕的“黏性”吓到,学山西人豪迈地来一句:“管它黏不黏,吃就完了!”毕竟,这份美味里,藏着的可是山西人滚烫的生活热情。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编辑:张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