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个分拨口每小时处理近万件快递,6辆快递专车与73台免费公交每日直达12个乡镇120个行政村,41条客货邮线路全面覆盖323个村级配送点……8月26日,走进武乡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智能大屏上实时更新的物流数据跃动出全县物流网络活力。
“我们用公交的‘腿’、邮政的‘包’、数据的‘脑’,打通物流进村‘最后一公里’。”在统筹分拨配送与客货运业务的一体化智能监控平台前,该中心负责人邱斌形象地总结道。
百业兴旺,物流先行。破解“快递不快”难题,近年来,武乡县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节点、公交带货为主力,通过物流节点共享、运力资源互补、末端寄递共配,创新“交通+邮政+快递+供销”融合发展模式,构建起高效运转的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既为农村电商注入强劲动能,又为乡村振兴架起高速通道。
每天清晨7时50分,当分拨中心卷帘门刚刚升起,白绿相间的新能源公交车已排成队列,车身上的“客货邮”标识在晨光中格外显眼。搬运、摆放、清点……司机师傅们麻利地完成了当日的快递装车。
“按照规定,我们每辆公交车的后两排和底仓用于货物安放,通过采用绑带、固定环和隔板等保障措施,即可灵活调整放置空间,又能适应不同规格的包裹运输。”武乡县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总经理董静君说,“每日出车前,司机都需检查货物绑扎情况,行驶中若发现异常须立即停车处理,既保障‘公交货运’的高效便民,又严守了公共交通安全底线。”
“能帮乡亲们运货到家门口,很骄傲。”武乡至洪水线路的公交车司机宋小云咧嘴一笑,顺手把保温杯里刚泡好的枸杞水分给搭班的小年轻,“走!乡亲们等着呢,咱这就出发。”随即,一辆辆载着包裹的“幸福快车”向着纵横交错乡间小路驶去。“利用武乡县城每日运营的城乡、镇村免费公交富余空间装载快递,让公交车变物流车、司机师傅变快递员,既可带快递下乡,又可带农产品进城。”武乡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交通运输发展中心主任王舜卿表示,该服务体系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便捷寄递服务,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的消费热情。
“交邮快供”四融合不是简单叠加,关键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再造一套毛细血管级的流通系统。
每天下午4时30分,下北漳村的李卫英总会准时守在家门口。作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村级服务点和县域商业建设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点负责人,她此刻格外忙碌。“公交到站了,大家快来拿快递!”随着她在微信群里一声招呼,左邻右舍便聚拢过来。
一边扫码登记,李卫英一边将包裹按村民门牌号分堆摞好。身后货架上整整齐齐码着沾着泥土的南瓜、真空包装的小米,这些贴着“武乡特产”标签的包裹,即将搭乘傍晚的返程公交车奔向武乡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
“我们村这个服务点是由县交通运输局和县电商办选定,邮政及各家快递公司共同合作建设的。”下北漳村党支部书记李志亮介绍,以往村民收发快递还得往镇上跑,现在通过免费公交车每天送到村里,大家只需要跑一次,而且不用出村,收取更方便快捷。
“以前小米每斤只能卖3块钱,现在销路打开,价格也上来了。”李志亮补充道,村里通过各个电商平台销售小米的有20多家。
“上午分拣、下午进村”。如今,武乡县特色农产品外销已实现“市内当日达”和“省内次晨达”的极速配送。武乡梅杏、草莓、小米等特色农产品正乘着这股东风,以更快的速度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朱海云)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