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出台 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民政部日前公布了《行政区划代码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行政区划代码管理领域的第一个部门规章。

《办法》共二十条, 从行政区划代码的确定、公布和应用三个环节,对行政区划代码管理进行了全周期制度设计,体现科学赋码、权威公布、规范应用,实现编用结合的管理闭环,为代码确定的权威性、管理的规范性、使用的统一性和应用的有效性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明确确定代码的主体和规则

《办法》明确,县级及以上代码由民政部确定,乡级代码由省级民政部门确定。另外,编码的情形更加规范,《办法》明确,设立行政区划时编制代码,撤销行政区划时废止代码,变更隶属关系时废止并编制新的代码,界线变更、驻地迁移、更名等调整沿用原有代码,既保证了代码与行政区划建制之间的唯一对应关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代码变更。

对代码公布作出制度性规定

为了确保各方面及时准确获取代码信息,《办法》主要作出两方面规定:

一是代码确定后公告公布。为体现代码的权威性,《办法》规定,代码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要以公告形式向社会公布。

二是定期集中发布。考虑到各方面对年末、年中等时点代码全量信息的需求,《办法》规定,民政部每年在国家地名信息库发布一次全国代码信息,同时规定,省级民政部门每半年发布一次本地区乡级代码信息。

民政部将不断拓展行政区划代码应用场景 服务群众

行政区划代码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数据代码,跟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身份证号码前六位就是行政区划代码,另外,在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中都要使用行政区划代码,比如办理户籍、社保、医保、出生证明、婚姻登记,背后的信息系统都关联着行政区划代码,到银行办业务、在地图上查信息、网上购物、收寄快递,底层数据都有行政区划代码。

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强代码信息数据管理和应用研究,推动拓展代码应用场景,更好发挥代码服务群众、服务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央视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