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国有六大行2025年半年报披露完毕。梳理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到,上半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经营效益总体稳健,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市场普遍关注,上半年六大行信贷主要投向了哪些领域?
半年报数据显示,六大行信贷资源紧密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配置,其中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科技领域成为重点支持方向,投放力度显著提升。
科技金融表现突出
“今年上半年,建设银行积极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贷款平稳增长、均衡投放。”建行行长张毅在发布会上介绍,上半年建行贷款增长1.6万亿元,有效保持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其中,境内对公贷款新增1.24万亿元,增长较快。
建行在科技金融方面表现突出。截至6月末,建行科技贷款余额达5.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81%。上半年,建行新增科技贷款7417亿元,科技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的比重在18%以上,服务科技型企业超30万家。
从信贷投放来看,上半年,中国银行贷款业务保持平稳均衡增长。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达23.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万亿元,增幅6.74%。
科技金融是中行信贷布局的战略重点。业绩会上,中国银行行长张辉强调,该行“将科技金融作为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进行安排、谋篇和布局”。截至6月末,科技贷款占企业贷款余额比重已超三成,在主要同业中保持领先;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贷款规模领跑市场,综合化服务累计供给超7800亿元,“投早、投小”力度持续加大。
农业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的信贷支持表现也比较突出。截至6月末,农行科技贷款余额达4.7万亿元,上半年新增超过8000亿元,增速超20%,在可比同业中位居前列。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除了大力布局和发展科技金融之外,半年报数据显示,六大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其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也受到资金重点支持。
例如,在对公贷款方面,截至6月末,中行境内商业银行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13.52万亿元,外币公司贷款折合309.28亿美元。其中,绿色贷款、民营企业贷款和制造业贷款表现突出,较上年末分别增长17.21%、12.93%和12.99%。
截至6月末,建行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8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9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4亿元,较年初增长13.44%。
工商银行则聚焦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加大金融支持。截至6月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5.2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逾2.4万亿元,设备更新领域贷款投放超1000亿元。
邮储银行着力将普惠金融打造成最大的特色、最突出的优势,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44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均居国有大行前列。同时,该行绿色贷款余额9586.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60个百分点。
息差管理成各行经营关键
从六大行半年报数据可以看到,尽管盈利规模依然庞大,但整体净利润增速放缓仍是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受去年以来LPR利率持续下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以及美联储降息等因素影响,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为应对这一趋势,各银行正采取多项措施稳定息差水平。
例如,中行表示将加强存贷款定价管理,有效对冲LPR下行压力,同时,把握美元利率高位时机,进一步加大外币债券投资力度,提升外币资金运用效率。
此外,各行也在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以实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
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更均衡的业务布局,加上持续的精细化管理,年初资产重定价等方面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二季度息差边际表现好于可比同业,上半年净息差1.70%,保持在优秀水平。”
多家银行管理层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预计,下半年净息差有望实现边际趋稳。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净息差边际降幅已经出现收窄,上半年降幅同比收窄的企稳态势具有可持续性。
农业银行行长王志恒表示,随着存款逐步到期、重定价,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的持续释放,加上农业银行同业负债成本跟随政策利率进一步下行,有望带动负债端的付息成本下降,预计下半年农行净息差有望实现边际趋稳。

来源 :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 赵萌
编辑:云阳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