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陈洁 实习研究员 黎雨佳
2024年各个城市的高等教育数据陆续公布。
根据各地发布的2024年统计公报,27个万亿GDP城市中,25个城市公布了当年的高等教育相关数据,其中5个城市的普通(职业)本专科(除特殊标注之外,下同)在校生数量突破110万人,分别是广州、郑州、武汉、成都、重庆。
从增速上看,除一个城市负增长、一个城市两年公布的口径不一致之外,其余23个城市实现本专科在校生数量“普涨”。
这一普涨符合全国的趋势。2024年,我国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在校生3891.3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其中,在校生数量较2023年的3775万人增长3.08%。与之相对应的是,不少地方仍然在积极新建大学并招生,比如福耀科技大学于2025年启动首次招生,并于5月21日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2025年本科生招生手册,将在福建、河南、广西、湖南、江西五省份招生。
5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新大学”,包括安徽第二医学院、天津警察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大学等。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从未来一段时间来看,我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仍将保持高位,选择城市成为高考学子获得就业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高考将至,高考学子可以综合考虑兴趣、专业、行业认可度、就业资源、录取概率等多个因素,既可以选择经济强、实习机会多、视野开扩的大城市,也可以选择分数低于沿海同层次学校的中西部强校。
“高校大市”变迁
我国“高校大市”经历了变与不变。
从总数看,我国本专科在校生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在校生数量为556.1万人。2003年突破千万人,达到1108.6万人;2008年突破2000万人,达到2021.0万人;2019年突破3000万人,达到3031.5万人,在校生数量实现“三级跳”。2024年,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3891.3万人,毕业生1059.4万人。
与此同时,招生数量也在快速上涨,我国本专科在2000年招生220.6万人,2005年504.5万人,2021年突破千万人,达到1001.3万人。2024年,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1068.9万人。
在总体数量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不少城市搭上了这趟“快车”,本专科在校生持续上涨,但每个城市的上涨幅度有较大差别。从高校大市来看,涨幅较低的不足5%,涨幅较高的超过80%。
其中,广州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多年来一直位列第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广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到101.93万人,是我国唯一一个突破百万的城市。到2024年,统计公报显示,广州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达到149.8万人,已经逼近150万人,稳坐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第一城”。
但是,本专科在校生第二城的位置,在过去10年发生了改变。郑州以较大比例超越了武汉,成为本专科在校生“第二城”。事实上,过去10年武汉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也在增长,但郑州的增速更快。
郑州的本专科在校生从2014年的78.32万人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143.22万人,增幅高达82.87%,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最近10年,我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从2014年的2547.7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3891.3万人,增幅52.74%。
不过,武汉的优势是名牌大学和研究生人数突出。2024年,武汉全年在校研究生21.76万人,比上年增长4.3%,在各城市中名列前茅。
和郑州情况类似的还有成都和重庆。2014年,成都和重庆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分别为72.93万人和74.05万人,位列全国城市第七位和第六位。到2024年,成都和重庆分别以115.7万人和112.79万人,成为我国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的第四位和第五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现,在这背后,与地方的高等教育战略有关,尤其是中西部不少省份过去10年不断推动高等教育资源往省会城市集中。
《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教育强省,并提出围绕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等规划,支持郑州、新乡、洛阳、周口、南阳等市规划建设高教园区或职教园区,引导高等教育向区域中心城市、国家战略主体实施区、产业重点集聚区布局。
而郑州也在稳步推进地方高校的扩容提质。根据《郑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三五”末,实施学历教育的郑州地方高校达29所,较“十二五”末增加10所。而“十四五”的目标是,力争具有学历教育的地方高校达到35所以上,在校生规模突破45万人。
拐点何时至?
我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上涨已经持续多年。
从2024年来看,万亿GDP城市中,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涨幅最高的两个城市分别为烟台和济南(济南公布的是驻济高等学校全部在校生人数),2024年高校在校生人数增幅均达到8%以上,且均位于山东省。尽管山东统计公报中并未公布2024年最新数据,但根据统计年鉴,山东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一直持续增长,从2013年到2023年的10年间,涨幅达到57.34%,整体涨幅不低。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高校大市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策略。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以2024年本专科在校生超过40万人的万亿GDP城市来看,过去10年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均呈现上涨,但5个涨幅不足12%,其中有3个城市不足7%,比如北京的本专科在校生从2014年到2024年涨幅仅为6.63%。
但是,北京的研究生人数增幅较大。根据统计公报,2014年,北京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9.3万人,在学研究生27.4万人,毕业生7.7万人。到2024年,北京全年研究生教育(含科研机构)招生15.7万人,在学研究生47.5万人,位列全国城市的第一位,并远超第二名上海的26.93万人。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过去10年间,相对本专科在校生人数,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增长更快,从2014年的184.8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409.5万人,增速高达121.59%。
未来一段时间,研究生人数有望持续提升。《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提高博士研究生占比,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而《纲要》对于本科招生的提法包括,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有序扩大优质本科教育招生规模。
这意味着,在2024—2035年,本科教育最关键的发展在于扩大职业本科和优质本科教育的规模。
那么,本科的总体招生规模是否也将持续上升?从人口数量来看,本科的总体招生规模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高位。
如果按照参加高考的学生年龄在18岁计算,2025年参加高考的学子在2007年出生,当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2.10‰,而在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间,我国人口出生率保持在11.90‰—14.57‰之间,仍然保持高位。其中,2017年仍然有12.64‰,这意味着18年之后的2035年,在招生比例不会明显变动的情况下,本专科招生人数仍然维持高位。
不过,到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到10.86‰,2020年下降到8.52‰,2023年下降到6.39‰。这意味着2036年及之后,本专科招生人数的拐点将逐步出现,而且在之后数年或出现下降。考虑到2013年到2017年整体生育率偏高(均明显高于2018年),本专科在校生的总量拐点也或在2036年前后出现。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本专科在校生未来一段时间仍然将保持高位的情况下,地方如何调整自身高校发展方向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根据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和就业形势,来调整当地高校的发展策略和路径。比如,2024年底山东召开的相关发布会宣布,近3年,全省高校新增专业点1152个,其中80%以上为急需紧缺专业,有效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
另一方面,地方也要为终究会到来的本专科招生、在校生拐点做好准备。不能一味进行本专科扩容,而是要根据国家政策方向和自身人口形势,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在高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服务地方上做好引导。比如,《纲要》提出要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地方可以在这一方面下功夫。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