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遵义正安:700多个日夜 他们扎根乡土“驻村”又“助村”

遵义市正安县土坪镇,青山环抱间,潺潺溪流穿过石志村,新修的水渠如银链般缠绕山腰,将清冽的山泉引入层层梯田。翠绿的秧苗在晨风中舒展身姿,荡起层层绿浪,连片的稻田倒映着湛蓝天空,勾勒出黔北乡村的振兴新图景。

这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背后,凝聚着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村工作队700多个日夜的奋斗足迹——他们以脚步丈量热土,用实干破解难题,为这片土地注入澎湃动能。

“群众最急什么?最盼什么?”弄清这个根本问题,成为工作队驻村伊始的首要课题。他们用脚步丈量田野,用真心倾听民声,在石志村海拔落差达300米的陡峭山岭间,发现了制约发展的关键症结:年久失修的土质水渠渗漏严重,让良田“望水兴叹”。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乡村振兴的两条底线。”驻村队员李季指着新建成的水渠介绍,“我们争取专项资金建成4.7公里三面光水渠,可以解决400亩农田灌溉。”

汩汩清流沿着硬化渠壁缓缓流淌,站在田埂上的吴长远俯身掬起一捧清水:“这水渠修得扎实!以前放水要全家上阵堵漏,现在闸门一拧,活水润田畴。”他的笑声在山谷回荡,身后是长势喜人的有机稻田。

如果说,基础设施改善是乡村振兴的筋骨,那么环境提升则是其焕发的神采。

两年来,驻村工作队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稳步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环境美起来,生活更舒心,乡亲们也获得感满满。

“现在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房前屋后都打扫得很干净,我们住起来也非常舒心。”土坪镇石志村村民李光先说。

从“小切口”解决“大难题”,驻村工作队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暖心事,让“驻村”真正“助村”,在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中印下了坚实的步履。

石志村党总支部书记龚明跃翻着村务公开册细数变化:“从修建信号塔、农业灌溉项目、沟渠建设、村委会阵地建设到捐赠残疾人的义肢,这些实打实的帮扶,乡亲们都记在心里。”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成效远不止这些,两年来,工作队投入身心,完善村委会阵地建设、修建堤坝、修建蓄水池、修建排水渠2处,打造生态休闲钓台10个,改造特色共享民宿2间,改建主干道10公里……

两载耕耘驻村路,一片丹心帮扶情。如今,随着一项项民生工程落地见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村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这些“看得见”的改变,筑牢了土坪镇宜居宜业的民生根基,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帮扶工作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作者:陈春江 陈颖 王谆胤

作者单位: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播州融媒

责任编辑:朱懿 李俊 向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