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7月10日,在昌吉市老龙河片区的一处西瓜地,农户正在往货车上搬运发往疆外的西瓜。(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图为来自江苏欣欣水果连锁超市的采购商王顺利展示“硒砂瓜”。(记者米热扎提·木塔力甫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丽娜)七月骄阳似火,博格达峰的雪水汩汩流淌,浸润着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实验基地的万亩瓜田。碧浪翻滚的瓜蔓间,圆润饱满的西瓜在烈日下折射出锃亮的光泽,空气里弥漫着清冽的甜香——一场关乎乡村振兴的“甜蜜事业”正在天山北麓悄然上演。
7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人头攒动。新疆西瓜产业体系专家研讨暨第六届老龙河西瓜产销对接会在此举行,来自全国的采购商、农科专家与瓜农齐聚一堂。在“博格达峰见证”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乌昌两地全媒体联动大型采访活动中,记者团深入这场“甜度爆表”的盛会,解码一颗西瓜背后“科技兴农+产销赋能”的乌昌协同发展新范式。
科技赋能 雪山脚下育出“黄金瓜链”
“签了700吨!老龙河西瓜就像歌里唱的——‘大又甜’!”辽宁采购商张海峰,很是骄傲。
这位连续四年来昌吉的“西瓜猎人”,对新品种“绿宝”赞不绝口:“沈阳超市抢着要,瓤红如宝石,多汁且甜!”当日,6名昌吉瓜农与全国经销商签下1.8万吨购销协议,金额高达1.4亿元。这份“甜蜜成绩单”的背后,是科技对传统农业的重塑。
昌吉国家农高区通过推广应用适合机械嫁接的砧木和拱棚机栽培技术,集成新疆露地西瓜宜机化栽培技术模式,使露地西瓜亩产达到8吨左右,节水30%以上、省工30%、增产26%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瓜类创新团队从200余个西瓜新品种中筛选出“美冠”等中果型良种,单瓜重达5公斤,脆甜爆汁的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我们老龙河西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核心种植面积稳定在2万亩左右。依托中国农科院的科技支撑,品种也从单一大果型发展为早、中、晚熟搭配的多元化体系,上市期从6月底持续到11月底。”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发展局局长曹恒介绍道。
新疆隆满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献华对此深有体会:“合作社种了5000多亩西瓜,亩产稳定在8吨。科技让我们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
路网织梦 “疆瓜50小时”甜透全国餐桌
走进西瓜种植基地,碧玉般的瓜田绵延至天山脚下。一辆辆货车列队待发,工人们动作麻利地将现摘西瓜装入定制彩箱,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敢摘9成熟的瓜!50多个小时后就能摆上无锡货架,口感非常好!”欣欣水果连锁超市采购王顺利说,正在装车的这批西瓜,将在3天后现身长三角精品超市。
现代交通物流体系正深刻改变产业格局。代购商撒世强前几日刚发走一车销往俄罗斯的西瓜:“运抵东北后,过口岸,直达莫斯科。以前只卖东北,现在‘一带一路’客商点名要‘博格达峰脚下’的西瓜,他们认。”
老龙河的西瓜运到了俄罗斯并非个案。前不久,首批400吨新疆哈密瓜跨越千山万水,新鲜亮相马来西亚餐桌。
从地头到舌尖,速度与保鲜是生命线。老龙河西瓜、新疆哈密瓜的远销海外正是现代商贸物流强大效能的生动缩影。在2025商博会上,作为自治区现代物流产业链主企业,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携旗下企业重磅亮相,集中展示了“中欧班列”“进出口贸易”“疆煤外运”三大核心项目,以及中哈物流产业园、中东与乌兹别克斯坦海外仓业务、公铁空海多式联运体系,并涵盖边境贸易、汽车出口、电商贸易、产品认证、数智金融赋能等多元业务矩阵。
作为新疆商贸物流集团旗下企业,如今新疆果业集团正在依托高效物流通道与便捷通关流程,让新疆的美味快速送达国内外消费者手中。
“目前企业正加快布局全疆冷链物流网络,全力突破农产品冷链运输瓶颈,未来将凭借更完善的物流体系,助力更多新疆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新疆果业集团供应链部副部长朱娜说。
博格达峰见证 从“甜蜜产业”到“共富密码”
老龙河西瓜的崛起,是“科技+市场”双轮驱动的生动实践。
这种模式正在乌昌经济圈产生裂变效应:博格达峰雪水,不仅孕育了西瓜,也滋润着紧邻昌吉的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的三万亩西瓜红红薯,同样的“甜蜜链”,也让西瓜红红薯成为畅销国内外的优质新疆土特产品。
近年来,米东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积极推进红薯品牌建设,种植规模每年近三万亩,不仅按照高标准农田的标准建成了几个连片的红薯种植基地,实现了管理采收机械化,还打通了从销售存储到市场的产业链,还带动红薯产业调结构、创优势,实现红薯产业绿色、优质、高产发展,成为全疆红薯种植主场地。
“除了鲜食西瓜以外,我们也在积极延长产业链,把它做成果汁,做成西瓜酱,包括西瓜酒等,通过一系列深加工做好产业链延伸。”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文清说。
“70年前驴车运瓜走不出戈壁,如今西瓜坐着货车、‘水果航班’闯世界!”老瓜农阿不力克木·吐尔逊的感慨,道出了时代的巨变。
自治区交通枢纽设施的完善与商贸物流产业的勃兴,为农产品外运插上了翅膀。昌吉农高区更串联起“科研—种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通过订单农业保障瓜农收益,并将设施栽培技术推广至乌鲁木齐安宁渠等地,甚至远赴缅甸、中亚进行技术输出。
当科技基因注入土地,当市场脉搏链通全球,博格达峰见证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创新协作的力量。雪山下的“甜蜜事业”,正酿出乡村振兴的醉美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