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千年,文脉如河。在第49个“5·18”“国际博物馆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拓片、版画非遗进校园”活动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静宁县博物馆组织开展,旨在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伊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详细讲解拓片和版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文化价值。在拓片的起源与发展部分,老师介绍道:“拓片起源于东汉时期,最初是为了复制碑刻文献以便流传和保存,随着时间推移,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在讲解版画时,老师提到:“版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古代可追溯到唐朝时期,它通过在平板材料上刻画、雕刻后印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随后,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同学们实际操作体验了拓印的制作过程,包括准备工作、上纸、喷湿、扫纸入凹、干燥、备墨、拓印等步骤,深入了解了拓印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同学们边听边观察,不断发问、探讨,参与热情高涨。
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旅游231班学生吴焱焱在参与体验后激动地说:“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作为一名热爱传统文化的青少年,通过亲手制作,让我对非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另一边的版画制作区同样热闹非凡,同学们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版画拓印。他们运用铅笔在泡沫板上精心雕刻图案,然后手持滚筒刷,蘸取油墨,轻轻在版面上涂抹,最后附上纸张拓印。随着纸张缓缓揭开,一幅幅精美的版画作品逐渐呈现。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版画的制作过程,我觉得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更增强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意识,希望学校以后能多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平凉机电工程学校旅游231班学生李佳妮高兴地说。
此次拓片、版画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略了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传承文化遗产的种子,让博物馆的力量在校园中生根发芽,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记者 杨红娟 胡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