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界破圈+科技赋能,让“博物馆热”更持久

省政协组织开展重点提案调研督办

跨界破圈+科技赋能,让“博物馆热”更持久

如何加强博物馆资源创新转化,充分释放博物馆潜能?近日,河北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定州市开展重点提案调研督办。

在定窑标本博物馆、思本堂定州缂丝大师工作室等处,调研组详细了解当地博物馆资源创新转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并召开提案督办座谈会,通过面对面协商,推动提案办理落实。

近年来,河北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省备案博物馆数量达382家。“当前,文博游爆火,如何用好博物馆‘宝藏资源’,为观众烹制‘文化盛宴’?”交流互动环节,省政协委员、河北思本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巍问道。

“文博热持续升温,折射的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同。”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艳红说,为让“博物馆热”更持久,近年来,省文物局深入推动博物馆跨界破圈,持续开展精品原创展览推介,比如与省委网信办联合开展“博物馆里读中国之河北篇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让观众在博物馆中感知传统文化魅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契机。省政协常委、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崔建升认为,博物馆应积极推进科技赋能,借力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建沉浸式历史场景,让历史文化遗产变得可及可感,使人们能够跨越时空限制,近距离感受历史文化魅力,提升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代入感。

边听边将委员的建议记录在笔记本上,徐艳红介绍,省文物局已着手深化“云展览”“文物数字课堂”等线上服务,聚力打造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数字技术助力更多文物‘活’起来。”徐艳红说。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王运锋介绍,近年来,河北不断探索和丰富博物馆育人新路径,常态化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活动,邯郸、保定等地还将县级博物馆资源融入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中,让更多孩子爱上博物馆、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距离触摸历史、对话文物,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启发兴趣,还有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王鹏巍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推动中小学生在博物馆广泛开展探究式、参与式学习,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少年文化生活新风尚,更好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河北日报记者 刘冰洋)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