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我家里出了个学霸

原创 七里香 来源/一盏花香

九十年代末两千年初的时候,团场高中的好老师大批大批地调往市里,留下的好老师屈指可数。

随着好老师的流失,好学生也被市里的好高中挖走了。我弟弟当年是我们团的中考状元,很快市一中的电话就打到了我家,对父亲承诺,只要上他们学校,学杂费全免。

弟弟那时可是我家的骄傲,那年的暑假,家里的电话都被打爆了。

去市里上学之前,父亲专门请了他的所有任课老师来家吃饭以谢师恩。

席间,老师们都夸赞弟弟勤奋、上进,总之哪都好。他们班主任是位女老师,拉着母亲的手问,你是什么学历?你咋把娃培养得这么优秀?我是来向你取经的。

母亲哈哈一笑,说,我才上到四年级,哪有啥学历啊!啥培养不培养的,都是他自己学的,我啥也帮不上。

班主任说,你太谦虚了,你肯定有你的方法。我是当老师的,我的孩子跟你的比差太远了。

母亲说,你这才谦虚哩,你是老师,老师的娃能差到哪去?

两人互相吹捧,最后,班主任说,要不我把我娃让你帮我教育吧,我真是不知道咋管他了,我说什么他都不听,你看你儿子多好,学习好、劳动也好从来不叛逆,真是太让人省心了。

母亲又哈哈一笑,说,我儿子也不听话啊,我说啥都不听。

在母亲们的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总是最好的那个。

那时的弟弟的确很叛逆,很不听话。青春期的孩子不叛逆的很少。弟弟初中的时候正是母亲更年期的时候。青春期遇上更年期,弟弟每天说话都像是家人欠他的,吃了枪药了,动不动就跟你争得面红耳赤。最可笑的是他一生气还会掉眼泪,边跟我吵,边掉眼泪。

有时候因为他说的话很伤人,母亲会很难过,经常气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我就劝慰她,弟弟还是个孩子,别跟他一般见识。

有时,我跟这个青春期的少年也刚起来过,我俩也会打仗,我哪打得过他,他长得比我还高,比我还壮。他每次都让着我,我记得的。

他背书都是大声背,母亲那时就已经神经衰弱,让他小声点,他说他不会小声,只有大声他才记得住。然后继续大声背诵,能把你气死。

他还要放着音乐学习,那时是随身听,他自己拾花挣的钱买的一个随身听、磁带,边写作业边听歌,声音放得很大。咱也不知道人家是咋一心两用的,这样学习人家还考了全团第一。

母亲那时神经衰弱、心脏也不舒服,本来就失眠,他每天吵得母亲更睡不好觉了。他学到多晚就把音乐放到多晚,为此我跟他没少干仗,当然两败俱伤,他学不好,我们也休息不好。

最后实在没办法,我们把他逼到放自行车的棚子里去背书学习去了。因为他实在太吵了,每天回家嘴巴不闲着地背书、背单词、背课文......太聒噪了。

画面是这样的,别人的家长都是吼着孩子:去背书,该背单词了,赶快去学习!

我家也吼,是这样吼:别背了,烦死了!关灯吧,别学了,那么大的声音吵死了!

我经常为了不让他发出声音跟他斗智斗勇,几乎每天都是。

母亲为了他安心学习,也为了我们能睡个好觉,给他在棚子里支了个小床,一个书桌,他想发出多大声就发多大声。

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好多了。

弟弟的学习不需要人催,我们一般催他是不要那么用功。好学生不是催出来的,爱学习也不是催出来的。学习的动力更不是催出来也不是吼出来的。

首先他从小就有个目标,人要给自己立确立目标并为之奋斗才能有所收获。确立目标这个需要大人的引导,可能我的父母在某方面对弟弟的鼓励和夸赞让弟弟确立了自己未来的目标和志向。

比如父母从小就给他买军帽穿军装,把他打造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他在不知不觉中为此暗暗努力着。所以初中、高中他从没有跟风玩过游戏,一直都在努力保护自己的眼睛,千万不能近视,这是他做一切事情的原则。

只要眼睛好、不近视以后从事什么不行啊。

其次是习惯,弟弟跟我和妹妹一起用一个三斗的长条桌学习了数年,每天回来读书、写作业这件事早已形成习惯,根本不用多说,多说就会适得其反。

再次是上初中时老师的鼓励。他小学时成绩很一般,经常是明天开学了,今晚上的假期作业要熬夜写到凌晨三点。但是上了初中,老师给了他锻炼的机会,经常被重用,他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努力奋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人一旦有了成绩,体验到了努力带来的鼓励和赞美,他就愿意继续努力,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越努力就越好,越好就越努力。

最后一点是极其重要的,他要有想要变好的决心和上进心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