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世界如何看待广交会、看待中国?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同的答案

5月5日,恰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立夏,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春的姹紫嫣红,很快就会过渡到夏的草木葱茏。

傍晚时分,伴随最后一批参展商撤离展会现场,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闭幕。

显然,这不是句号,而是又一次新的开始。

几天前,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出口展展位申请事宜公告就已经正式发布,为下一次的万商云集筹备、酝酿。

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本届广交会共吸引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8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7%。

近悦远来,必有其因。

正如古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为何志?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它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一言以蔽之,平等、尊重、互惠。

广交会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透过这扇窗,世界如何看待广交会、看待广州、看待中国?我们在不同语言中,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从广交会看人心

5月2日,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本周致信白宫,请求豁免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称这些关税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据悉,这封信由76个鞋类品牌签署,其中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安德玛。

当美国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正在为豁免“对等关税”而努力的时候,第137届广交会的会场人头攒动。国际分工、经贸合作是经过长期经济发展实践验证的市场规律,从不会因为个别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举措而停滞或改变。

关税战、贸易战损害各国正当权益,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世界经济秩序。美方滥施关税,也正在反噬自己。

而在世界的东方,则是另一种气象。在广交会上,我们听到海外客商们的声音,在当前全球动荡时刻,中国用行动向世界表明,中国是可以信赖并携手创造美好未来的伙伴,中国意味着确定性……

英国采购商杰森:“这里的创新发明,多得让人头晕目眩。”

来自英国的采购商杰森逛广交会,忍不住内心的惊叹,特地拍摄了一则长达近10分钟的Vlog,直呼在这里看到了很多科幻电影的情节,好像穿越到了未来,看到魔法。

澳大利亚客商Phillip Lander:“看都看不过来!”

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客商,因为膝盖受伤,却阻挡不了他坐着轮椅都要来广交会的决心。在轮椅上,他说,对广交会的规模感到震惊,有太多的东西要看!

印度客商:“我现在完全没事了,是广州的医生团队救了我的命,我会一直感激他们。”

时间翻回去年10月16日,正值第136届广交会期间,一名来自印度的客商在吃晚饭时突发心肌梗死,命悬一线,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往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从接诊到开通血管,用时仅22分钟,凭借精湛的技术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与死神赛跑,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也为广交会筑起了医疗保障的坚实后盾。医生说,“不论如何,我们都会竭尽全力。”

本届广交会上,这名印度客商再次如约而至。他介绍,过去半年,自己身体状况良好,没有出现胸痛,也遵医嘱每天进行锻炼,并按时服药。

惊艳、惊喜!

创新、创意!

周密保障、宾至如归!

展馆中,参展商采购商步履匆匆,每一家参展商采购商,向前迈出的一小步,共同汇聚起经贸发展的一大步。

是的,这里就是广交会、是广州、是中国。

沟通的难,不存在于语言的差异,而在于寻到并触达沟通的本质,以心换心。

无疑,广交会做到了。

走过68个年头的广交会,是一本大书,内涵丰富,故事精彩。读懂广交会,就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好地了解世界。

全球经贸发展大势,顺应展览业发展规律,让广交会这本大书常写常新,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进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

在外部形势纷繁复杂、风险挑战加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

从广交会看开放

来广交会,看到什么?

一方面,从中国的产品,看到中国独特的“制造美学”。无论是精密智能的工业设备,以流畅线条与人性化设计诠释科技温度;还是精美绝伦的传统工艺品,用千年匠心技艺雕琢东方韵味,都在细微之处彰显着实用与艺术交融的创新理念。

另一方面,“土特产”也有新风貌。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与数字化浪潮,质朴的农产品成为一个个网红爆款,从田间地头走上国际展台;非遗手作与现代设计碰撞,传统技艺焕发时尚活力,让“土特产”成为传递中国文化、连接世界市场的新名片,在守正创新中书写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篇章。

“前脚离开展馆,驱车就奔赴工厂。”这已经成为众多采购商中国之旅的标准日程。从珠江三角洲的智能车间到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工厂,采购商在轰鸣的机械声中感受“中国速度”,在精密智造的环节里见证“中国品质”。

如果说,广交会上琳琅满目的展品是合作的起点,那么,客商们迫不及待地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考察产能规模、技术工艺与品控流程。才是“永不落幕”的正在进行时。

这种“展后即访厂”的快节奏,既展现了全球客商对中国供应链稳定性与灵活性的高度信任,也折射出中国制造从“展品”到“商品”、从“展示”到“落地”的高效转化能力。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是中国持续释放的坚定信号。

近期,美国打着“对等”旗号对所有贸易伙伴滥施关税,标志着贸易摩擦已进入高强度阶段,同时也使国际经贸斗争呈现出新的态势。

当被问到对美国“对等关税”的看法时,那位坐在轮椅上还选择来广交会的澳大利亚客商的评价简短而直接,“Absolutely stupid”!

从广交会现场持续攀升的到会客商数量、火爆的洽谈氛围不难看出,尽管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但各国与会客商,仍以实际行动奔赴这场东方贸易盛会,用订单与合作表达对公平贸易、互利共赢的向往。

全球客商用脚投票,人心向背清晰可见,映射出市场对开放包容的坚定选择。

这是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最有力的回应,也印证了中国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道路深得人心。

从广交会出发,向着广袤的辽阔疆域,中国不仅展示了自身的发展成果,更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合作,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无论是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还是在促进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方面,中国都秉持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

当车轮滚滚驶向车间,承载的不仅是订单的期待,更是中国与世界深耕产业链、共拓新蓝海的美好愿景。

从广交会看中国

广交会上,来自江苏常州的一家智能旅行箱企业负责人孙国告诉总台记者,“广交会是‘创意’的放大器,好创意带出的好产品,从来不缺市场”。他们带来电动骑行行李箱兼具时尚,便捷出行,解放负重等功能,自133届广交会以来爆款出圈,订单量每年呈现40%以上的增长。如今,海外新兴市场的出口额逐步递增加。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一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2.14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同)增长4.2%,增速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广东外贸克服基期规模大、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困难,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广东进出口增速逐月回升,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一季度,广东外贸扎实起步,在1月份下降3.7%的情况下,2、3月份迅速扭负转正,分别增长3.1%、14%,一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4月21日,据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数据,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实现出入境人员突破500万人次,较去年提前26天。口岸出入境外国旅客增长明显。今年以来,该站已查验来自193个国家的外国旅客164万人次,同比增长45.3%,占出入境旅客总数的37.2%,较去年同期上升6.2%,占比居全国大型空港口岸首位。

从跳跃的数字中,我们看到流动的粤港澳大湾区,看到流动的中国。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2025年一季度全国移民管理机构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63亿人次,同比上升15.3%。其中外国人1743.7万人次,同比上升33.4%。

与此同时,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增长1.3%,创历史同期新高,已经连续8个季度超10万亿元。

  • 人如织梭,货如轮转。

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

  • 稳中有升、稳中有进。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从人潮涌动的口岸到繁忙运转的港口,从稳步增长的贸易额到持续攀升的经济总量,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奋斗者的汗水与智慧,更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这些升腾的数据,是中国经济蓬勃生命力的生动注脚。它们见证着国家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的坚定步伐,彰显出中国市场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来源:央视新闻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廖黎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