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长沙·城长记——一座人民城市的幸福叙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唐朝昭 刘俊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结新时代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临的形势,明确做好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重点任务。

自上一次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以来,10年间,中国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沙的城市发展,正是其中的一个生动缩影。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老百姓的幸福乐园。”10年来,长沙始终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人与城双向奔赴,努力建设“人民之城”“幸福之城”。

“城”载发展新动能

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空间结构则是其轮廓与脉络,是城市发展图景的战略表达和生动描绘。

翻开10年奋进长卷,长沙人口净流入超300万、常住人口达1061.65万人,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创能力持续增强,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5万亿元,高质量发展的步履始终铿锵。

作为拥有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长沙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科学布局,“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城市框架加快构建,“一江两岸、比翼齐飞”的空间格局成形起势,品质星城的承载力不断提升。

科学的战略规划是贯彻战略意图、强化城市功能、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变量。作为一座特大城市的国土空间规划,要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谋划新动能和新载体。

去年,《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也是长沙首部“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突出了战略引领、底线管控、人民城市、湖湘特色、节约集约、多规合一的规划导向,将长沙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进行谋划,绘就了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推动城市向内涵式发展持续转型。

目前,长沙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3.99%,推动内涵式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城市更新、城市体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国家试点城市,一直以来,长沙树立精明增长理念,拒绝大拆大建,以空间利用方式转变倒逼城市转型,以集约紧凑式城市更新带动城市“逆成长”。

喝一杯精酿啤酒,品一杯手冲咖啡,赏一场前卫音乐演艺……位于天心区劳动西路的长沙油脂厂历经焕新升级,12个见证长沙工业史的斑驳油罐变身为文创市集与艺术展厅,这片“工业锈带”已变成年轻人喜爱的“生活秀带”,不仅荣获2024中国城市更新地图“在地基因挖掘与活化奖”,更带动周边老旧小区居民一同受益。

城市更新兼具社会和经济效益,既是民生工程,更是拉投资、扩内需、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

从潮宗街的百年风貌到渔人码头的烟火气息,再到太平老街的繁华与碧湘楚巷的社交活力,长沙作为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网红”城市,注重“留改结合”,结合历史街区、老旧街区的更新改造,推动老建筑与新业态融合、老街区与新生活融合,培育发展具有湖湘特色的非遗技艺、民俗活动、特色美食等文旅经济,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在存量空间中创造增量价值,让老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截至目前,长沙已累计改造2296个城镇老旧小区,13万多户居民直接受益。累计改造1339栋危旧房屋、155个棚户区项目,45.45万平方米老旧空间获得新生。

近日,长沙成功入选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预计将获得10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未来3年,长沙计划投资87.05亿元,实施70个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预计惠及41.3万户居民,升级打造宜居之城、活力之城。

“城”载宜居新空间

举目远眺,蓝天纯净,白云浮动。近日,一组长沙国金中心与南岳祝融峰同框的照片刷爆网络。

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基础。近年来,长沙多措并举守护生态,2024年,长沙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3.1%,优良天数连续5年每年达到300天以上;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6年保持100%,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日新月异的城市空间承载千万人生活,托举起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考验着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在长沙,安居和乐业从来都不是“单选题”。近年来,长沙深入贯彻“房住不炒”的理念,保持房价洼地优势,实现住有所居,居有所安,让长沙成为吸引人才安居乐业的“强磁场”。

通过绿色建造、数字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方式,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推动住宅品质全面升级……近日,长沙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发展措施的通知》,在全面落实《湖南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购房补贴政策优化、多子女家庭购房支持、存量土地盘活等10个方面推出举措,以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长沙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从“有房住”迈向“住好房”。

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长沙不断推动枢纽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更助推人民幸福生活“加速度”。

机场旅客吞吐量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去年底,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一举迈过3000万人次大关,特别是出入境旅客人数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0%,创4年来新高。通航35年来,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累计运送旅客超3.65亿人次,跨入全国千万级机场行列,彰显长沙十足的活力与吸引力。

作为中部高铁枢纽,长沙便捷丰富的高铁网络,大幅缩短了与其他地区的时空距离。2024年,长沙火车南站到发客流量超1亿人次,全年共有118天单日到发客流总量30万人次以上,最高达42.17万人次,创历史纪录。

交通网络的完善不仅拓展了对外辐射圈,更渗透至城市毛细血管。去年,新韶山南路、湘雅路隧道、香炉洲大桥正式通车,暮坪湘江特大桥全桥合龙,地铁1号线北延一期工程开通载客,4号线北延工程正式开工,长沙至浏阳磁浮快线启动建设,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高铁西站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大批项目为未来城市发展聚势。

目前,长沙基本形成由城际铁路、磁浮快线、城市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共享(电)单车等构成的“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以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线”和群众出行“民生线”。

“城”载治理新范式

漫步长沙街头,大街小巷道路立面干净整洁;夜幕降临,一江两岸华灯闪烁,点亮网红长沙绚丽多彩的夜生活。近年来,长沙坚持在“精”字上下功夫,推动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绣”出城市新面貌。

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就是城市管理的“头等大事”。

桥下空间曾是被忽视的城市“边角料”。在长沙城管部门组织推动下,一个个桥下空间悄然变身运动公园、市民广场、亲子乐园,探索出集全民健身、文化、旅游、市政配套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新模式;

路灯虽小,却是市民重要的出行保障。长沙持续开展道路照明增亮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提升城市照明品质,为群众打造安全、舒适、明亮的夜间出行环境;

为更好满足市民游客近绿、亲绿、享绿需求,长沙积极推进公园开放共享试点工作,已开放共享试点公园54个,开放共享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实现绿色福利触手可及,让群众在城市畅享“诗和远方”……

大城细管、大城众管、大城智管。长沙始终坚持“小切口”发力,为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让美好生活可感可及,将城市治理的“精度”不断转化为服务民生的“温度”。

安全是城市治理的关键“底座”。面对城市安全监管的诸多“老大难”问题,长沙积极探索,不断给出新解法:为支撑建筑物安全治理,建设隐患查整管理系统,实现多部门协同判定建筑物安全性;启动瓶装液化气集中统一配送,有序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老旧小区“瓶改管”,为“烟火气”拧紧“安全阀”……近年来,长沙聚焦国家安全发展城市建设,创新实施城市运行隐患常态查整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管理水平,不断筑牢城市本质安全“压舱石”。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投入运用,“互联网+”极大地赋能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提升,更好地服务城市高效能治理和群众高品质生活。

如何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长沙越来越清晰:

优化升级电子证照平台,实现160类证照免提交、41类证明在线开具、8600项政务服务“减证办”“免证办”;“湘易办”长沙旗舰店累计上线9100项特色服务;“城市超级大脑”187项共性能力支撑服务52个部门业务运行;城市网络安全运营中心实时守护重点行业2600余个应用……无处不在的数字触角构建起城市“感知神经”,强大的数据流汇聚融合,让长沙更加“耳聪目明”,为韧性城市注入更多“数智力”,也催生出数字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

“城”载美好新生活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近年来,长沙的“名片”不断增加——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称号、上榜“中国美好生活城市之美好焕新典范城市”……长沙致力于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让市民共享城市温度。

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历史文脉的延续里。

“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这是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对湖湘文化的精辟阐述。

长沙聚焦“三个文化”,答好两道“融合命题”,让千年文脉璀璨绽放,让城市文化可感可及。

千年文脉在现代化进程中生生不息——今年5月,流失海外79年的长沙子弹库战国帛书《五行令》《攻守占》回归故土,子弹库帛书作为目前出土的唯一战国帛书,无疑深刻印证了长沙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之一的文脉悠长;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开发沉浸式大思政课,成为火爆湖南的红色育人金字招牌,《恰同学少年》沉浸式剧场还原“觉醒年代”,接待观众10万人次;马栏山微短剧智能译制中心借助AI视频翻译工具,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有力支撑……

文化的涓流汇聚成城市发展的江海——音视频、动漫游戏、数字文博、数智出版等业态欣欣向荣,马栏山这座海拔仅38米的“山”,不断刷新着文化产业新高度;舞台剧、交响乐、沉浸式演艺等精彩纷呈,24小时实体书店氤氲“长沙书卷香”;五一商圈、黄兴路人山人海,30多个精品夜市升腾着“人间烟火”,“中医夜市”成为市民“夜养”新选择,“一江两岸”灯光璀璨,映照着星城的夜空……

人民城市为人民,在持续增进的民生福祉里。

“一老一小”,既是一个家庭需要守护的两端,也是一座城市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的两端。

在浏阳淮川街道城东社区,午饭时间刚到,红缨居家养老服务站的食堂便热闹起来。“儿子和儿媳都在外打工,以前都是我一个人在家吃饭,现在有了‘幸福食堂’提供中餐,能按时吃上热乎饭,还有朋友陪着聊天,日子也没那么孤单了。”78岁的曾令兵说。

长沙始终坚持把发展养老服务工作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工程。目前,全市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养老服务网络,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城乡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达1509家、覆盖率91.5%,现备案养老机构201家、床位3.15万张。

“我的孩子目前在读四年级,按现在的人口发展情况来推算,正好遇上高中入学顶峰期,现在的我感觉就已经上了加速竞争的发条。”孩子在芙蓉区大同二小就读的孙女士说。2025年,长沙城区(含望城区)约6.7万人参加中考,而到2030年,预计长沙城区初中毕业生将有12万。

目前,长沙市启动资源配置改革,努力破解“刚需求”和“弱供给”之间的矛盾,制定并实施学位建设六年规划和三年滚动计划,新建高中19所,扩建高中8所,并通过挖潜扩容、初高中学位转换、创办综合高中等办法扩充公办高一学位3.6万个以上,确保“学位等人”。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走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长沙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城市发展始终,持续提升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努力为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贡献长沙力量。

相关文章